辟謠專欄
最新!官方辟謠!
發表日期:2022年07月29日7月23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
近期本土疫情多點散發、多地頻發 防控形勢嚴峻復雜
近期,本土疫情呈現多點散發、多地頻發的態勢,部分地區疫情外溢仍未完全阻斷,防控形勢嚴峻復雜。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要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發生疫情的地區要因地因勢處置聚集性疫情,集中資源和力量快速撲滅,快速遏制本土疫情擴散蔓延;邊境地區、入境城市要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各項措施,嚴格閉環管理,堅決避免破防破環、疫情外溢;沒有發生疫情的地區要繼續做好常態化防控工作,保持應急處置指揮體系高效運轉狀態。
要繼續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7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主任王福生表示,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也不會像有些網絡信息所說的影響人體遺傳發育、導致腫瘤轉移擴散、引起抗體依賴性增強現象,這些都是網絡上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
第一,疫苗中的各種物質對人體是安全的,不會直接致病。滅活疫苗中主要含有微克級別的病毒抗原或重組蛋白,以及氫氧化鋁佐劑和輔料等其他成分。它們在疫苗中的含量均符合相關規定,本身不可能導致疾病。對于疫苗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試劑,均經過有關機構的嚴格檢定并達標,例如:目前接種的滅活疫苗中殘留的甲醛含量在≤0.027μg/劑的范圍內,其濃度比人體血液中正常穩態的甲醛水平(2.6 mg/L)還低47倍。
第二,目前我國接種數量最大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并得到了國際組織的認可。與國內外已上市的、并使用數十年的甲肝疫苗、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生產滅活工藝基本相同,至今未見接種這些疫苗與發生白血病或糖尿病有關聯的報道。新冠疫情發生后,我國研發的多款新冠病毒疫苗,先后納入世界衛生組織緊急使用清單,已在100多個國家使用,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安全性符合國際標準。
第三,臨床監測和統計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發生前后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診人數和住院次數基本一致,無顯著變化,這表明接種新冠疫苗不會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的發生。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的2018年和2019年,我國因白血病住院次數占比分別為0.15%和0.14%,而疫情發生以后的2020年和2021年兩年,其住院次數占比均是0.13%。在2018年和2019年糖尿病住院次數占比是2.1%;疫情發生以后的2020年和2021年兩年,其住院次數占比在2.2%。
根據我國疫情防控政策,我國從去年開始進行了新冠疫苗的大規模接種。目前我國3—12歲兒童和12—17歲青少年新冠疫苗接種率為90%~100%,總人數已近2.5億。在這么大范圍新冠疫苗接種的背景下,大量的預防接種與某些嚴重疾病的自然發生在時間上偶合是必然的現象。 大家可以簡單推算一下,如果新冠疫苗真的會引起糖尿病和白血病,那么由此產生的就診人數和住院人次將出現顯著增長,但是從實際監測和臨床統計的數據中,并未看到這種現象。
王福生表示,綜合以上的分析,新冠疫苗接種不會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
新冠疫苗對防發病、防重癥和防死亡的效果非常顯著
7月23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病醫學部主任王福生表示,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新冠疫苗對防發病、防重癥和防死亡的效果非常顯著 ,加強免疫接種可以進一步提高保護效果。
王福生建議應科學看待新冠疫苗的保護作用。
1.人體在接種疫苗后,不同人群個體之間有差異;此外,新冠病毒本身也在不斷變異,疫苗接種后產生的免疫保護能力也不完全相同。
2.在已經接種新冠疫苗的人體,即使出現了突破性感染,其發生重癥和死亡的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3.強調戴口罩、打疫苗加強針等其他防護措施,可以取得更好的預防效果,這也是要求打過疫苗的人群仍要加強個人防護的原因。因此充分發揮新冠疫苗的保護作用,不僅需要醫學人員的努力,而且也非常需要公眾的理解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疫情。